今年除夕,本是萬家團圓的日子,對于曾惠來說卻有點“驚心動魄”。那天,在大亞灣集中隔離醫(yī)學觀察點鑫元酒店(以下簡稱“隔離酒店”),醫(yī)療組組長曾惠收到了一個緊急求救電話,一位89歲的老人在房間暈倒了??焖倭私饫先瞬∈泛螅鸵晃唤M員以最快速度帶上急救箱,扛起氧氣袋、呼吸氣囊、心電圖機、除顫儀、血壓計往老人房間奔去。
原來老人有高血壓,由于氣溫驟降,血壓波動大導致頭暈。曾惠和組員趕到老人房間后,將老人平躺,使用呼氣氣囊讓他吸氧,幫助其服下降壓藥,經(jīng)過十多分鐘的緊急治療,老人情況好轉(zhuǎn)。確認老人生命體征平穩(wěn)后,曾惠和同事氣喘吁吁回到值班室。春節(jié)期間天氣寒冷,但他們的防護衣還是透出了細密的水珠。
隔離酒店的醫(yī)護人員以最硬作風救治病人,也用涓涓溫情撫慰病人。一名5歲的小男孩在房間玩耍時,不小心碰傷頭,擦破了皮。接到電話后,曾惠立即趕往小男孩的房間,處理傷口時,孩子一直在哭鬧,“沒事兒,不哭不哭,勇敢一點,一會兒就好了。”曾惠是兩個孩子的母親,她用對待自己孩子般的愛心溫柔地安撫他,小男孩包扎好后還拉著這位善良有愛的“醫(yī)生阿姨”拍了張照片。
防疫工作,一刻不可松懈,醫(yī)療急救,更不能麻痹大意。在澳頭社區(qū)衛(wèi)生服務中心,曾惠是主治醫(yī)師,急診經(jīng)驗豐富。去年3月,她加入隔離酒店醫(yī)療組并擔任組長,在隔離酒店組織人員進行防疫管理和提供醫(yī)療服務,防疫加醫(yī)療的雙重任務,讓她倍感壓力。
隔離酒店醫(yī)療組實施封閉式管理,值班期間連續(xù)7~10天不得離開酒店更不能回家,每15天就有一次學習培訓。一旦接收到最新的防疫文件,曾惠必須馬上組織組員進行全面細致地學習,力求提高應對疫情的專業(yè)技能?!耙咔榉揽厝莶坏民R虎,我們把每一次培訓都當成實戰(zhàn)。”曾惠說。
除此以外,醫(yī)療組須每日對隔離人員進行基本醫(yī)療問診,對有基礎性疾病的特殊人群加強巡診,提供人文關懷。結(jié)合實際情況和最新版防疫文件要求,曾惠還需要及時對新冠肺炎防控預案和流程進行優(yōu)化整合,做到防疫醫(yī)療兩不誤。
高強度的工作,還不能回家陪伴家人,想到家里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,這讓曾惠一度也感到焦慮愧疚。去年年底,在隔離酒店值班了三個多月,曾惠獲得了一次換崗的機會。當時曾惠對隔離酒店的防疫流程已經(jīng)熟稔在心,與隊友們配合也默契十足,大家也都希望她能留下來。經(jīng)過激烈地思想斗爭后,曾惠決定留下來與隊友們繼續(xù)并肩作戰(zhàn)。曾惠說:“先生對我的決定非常支持,他告訴我不要有思想包袱,他會照顧好家庭?!?/p>
在隔離酒店醫(yī)療組的6個多月里,曾惠的工作得到了隔離人員的理解和肯定。一封署名為“903房客”的感謝信充分說明了這些。這封信來自一位70多歲的老人,一筆一劃端正有力,落款時老人特地補上“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表述”。
信中老人敘述了在隔離期間受到工作人員的細心照料,特別提到讓他印象深刻的曾醫(yī)生。因為老人和妻子都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,隔離期間,曾惠每天都細心問候他們,老人牙周炎犯的時候,疼痛難忍,十分煎熬,醫(yī)療箱里沒有對癥的藥,她自掏腰包買了藥給老人送去。
“在那段難忘的日子里,你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詮釋了‘醫(yī)者仁心’。”老人在信中寫道,讀到這封信時,曾惠眼眶濕潤了。不論是同事間的相互鼓勁,還是隔離人員的信任與配合,都為曾惠注入了滿滿能量。新的一年,曾惠依舊行走在急診巡診路上,每一步都無比堅定,“我始終相信,每一份努力都不會被辜負。只要我們堅持,一定會戰(zhàn)勝疫情?!?/p>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